推进双新探索 深化课程改革--2022学年课程计划
发布时间:2022-09-19 来源:奉城高中

一、课程背景与基础

课程计划制定依据

 2019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改革的目标: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2020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2020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材〔20203号)。附件中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本次修订的内容和变化进行了详细阐述。2019年秋季高一年级语文、历史、思想政治开始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2020年秋季高一年级数学、英语开始统一使用新教材2021年秋季高一年级各学科全面使用新教材。

随着上海市高考新政稳步推进,学校依据《<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中小学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奉贤区“新成长教育”目标以及“奉贤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本年度的课程以新高考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完善课程理念、改进课程设置为重点,在国家课程实施中,最大限度实现三类课程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实现学校、师生和课程全面地发展。学校在此背景下制订2022学年课程计划。

(二)学校优势与不足分析

学校现有学生894人,22个教学班。教职工99人,其中教师88人,高级教师占总人数31.4%中级教师占总人数 50%。

                  1 学校SWOT分析表

内容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威胁)

地理环境

学校位于奉贤区东部中心镇奉城,历史悠久,有较好的尊师重教氛围。

学校地处奉城镇,但大部分教师居住在南桥地区,上下班花费时间多,对课后辅导带来一定影响。

交通便利,便于师生外出学习与考察。

地处中心城区,校园周边小区、商店很多,给教学带来影响。

硬件设备

学校于2012年搬入新校区,各项设施设备条件较好。

 

学校部分实验室的利用率比较低,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继续挖掘学校高规格硬件设施设备的潜在价值。

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没有和硬件水平相匹配。

学生现状

生源质量趋于稳定。

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在学习能力、道德认知、行为习惯等方面有较良好的基础。

 

生源质量处于区域中等偏下水平。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自主学习管理能力弱,人文素质欠佳、知识面狭窄。

学校丰富的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提供指导。

地处远郊的视野和信息局限,影响学生的高层次发展。

教师资源

教师队伍勤勉朴实,有一定的敬业精神。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师年资、经验和能力分布合理。

 

 

教师对“双新”理念和要求理解不足,将“双新”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待提高。

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潜力大。帮助教师渡过高原期,实现职业生涯的再规划、再发展。

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

家长与社区

家长对学校建设期望与关注度较高;对学校工作支持配合。

社区与学校关系密切,学校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

家长与社会简单关注分数,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刻。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增加观念沟通。

挖掘社区内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学习的资源。

家长资源、社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三)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反思

学校在原有课程计划基础上,依据双新目标,改革创新,通过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五育并举,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课程计划执行规范

学校开齐开足国家三类课程,规范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程设置的时间和内容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阳光体育一小时”、“德育实践活动”、“专题教育活动”等,并进行常规管理。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突出重点,进一步完善博识课程、博远课程、博爱课程、博创课程、逐步与三类课程相融合。

2. 课堂教学持续改进

在区“新成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五环节的基本规范,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改革行为,不断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逐步形成高效学习型课堂、互动生成型课堂、活力成长型课堂。各年级学业质量稳定,2022届高考本科录取率达88%。

3. 课程体系与评价有待完善

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缺乏系统性,对区域特色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三类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功能整合与衔接点以及和形成办学特色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课程评价还有待提高。

4. 教师的教研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双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课程意识不够强,课程的执行力、开发力、评价力参差不齐。教学、教研品质有待提升,教研的氛围需要营造,研修的方法与形式需要丰富,研修的成效需要提高,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需要加强。

二、课程目标

   办学理念

学校以自律求真、活学求新”为办学理念,以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为主要生长点,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综合性、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五育并举,具有广播胸怀、渊博知识、举止优雅、情趣高雅的满足新时期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目标                    

正视目前学校生源现状,学校注重在学生良好品行培养和学习潜能开发。在校训“奉高求博”的引领下,使学生养成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广播胸怀、渊博知识、举止优雅、情趣高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为核心,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规范有效整合国家课程,形成逻辑结构清晰的课程体系,规范课程实施,达成育人目标。

 

三、课程结构与设置

 课程设置

根据课程目标设定的奉城高中四大课程群有各自比较清晰的功能与定位,同时又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体系,使每个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终生发展。

 

 

 

 

 


                                             奉城高中博雅课程说明

 

 

“博识育智”课程群

 

“博远立志”课程群

 

“博爱怡心”课程群

 

“博创增能”课程群

国家课程(必修、选择性必修)

² 校本化的必修课程(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育、艺术、劳技等)

² 校本化的选择性必修课程理、化、生、政、史、地

 

² 社会服务课程(红十字救护、义工课程)

² 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课题、学工、学农社会考察、党团活动

校本课程(选修:非限定性)

² 学科类拓展数学思维外刊阅读天体物理学绿色化学、生物前沿技术、心理社科技小发明

² 体育类拓展:(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冰壶

² 资优生培养课程(语、数、英、生、地等)

² 公民素养课程民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国际形势

² 四爱系列课程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爱自己

 

² 科技类拓展:(头脑奥林匹克、人工智能机器人、金属加工

² 艺术类拓展:(博韵电视台、妙趣毛线、心韵手工社、舞蹈社、文艺训练营)

校本课程(选修:限定性)

 

² 人生导航课程(入学教育、自主管理、生涯规划、走进大学、成人仪式)

² 四大专题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感恩教育)

² 大校园节日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劳动节


(1)“博识育智”课程群是学校四大课程群的主干与基础,是学生在四大课程群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石,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保障系统。在该课程群建设过程中,既有对国家课程标准的贯彻和落实,也有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改造。“博识育智”课程群校本化的改造主要包括了自编导学案、单元练习、拓展课程校本材料、研究型课程建设等。

(2)“博远立志”课程群旨在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主要解决当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和对人生目标的深入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生活能力有所欠缺等问题。是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动力系统。通过高一新生入学时的校史教育、养成教育、学法指导、生活技能指导,让学生迅速适应高中生活;通过自我认识、职业倾向测试、人生规划、走进大学等课程,到最后的成人仪式,以及公民素养课程(民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国际形势)等模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为未来进入大学以及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3)“博爱怡心”课程群中的“四爱”系列课程分为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爱自己四个模块,以集中上课的方式穿插在高一学年两个学期的拓展课中。主要通过高一学生“国防教育”、“习近平读本”、“党章学习、“贤文化读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红十字救护、紧急救护知识、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生命;通过四大专题教育课程教会学生懂得自尊自爱,懂得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关注自然,关爱他人。

(4)“博创增能”课程群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如贯穿高中三年的学军、学农、学工和社会考察、以及校园五大节日、科艺类拓展课程、社团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策划、组织中培养自信,在实践中提升各方面能力。

 

(二)课程设置

首先,依据市教委《上海市中小学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及说明的通知》文件要求,保证周总课时控制在38节,保证开足开齐三类课程。其次,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学校年度工作要求,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境,整合课程资源。再次,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课程实施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根据学校住宿制学生的实际需求,安排了额外的课外活动课程。

1.各年级课时安排

4: 奉城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一周课时安排

年级

 

高一

说明

 

 

 

国家

周课时或学分

语文

3

3

 

数学

3

3

 

英语

3

3

 

思想政治

1

2

 

课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1

 

每周一课时由各班政治老师上课由政治教研组长负责落实

物理

2

2

 

化学

1

1

 

历史

1

1

 

地理

1

1

 

生物学

1

1

 

技术

 

信息技术

2

2

 

通用技术

1+0.5

1+0.5

高一每周安排一课时剩余0.5课时安排在课后

体育与健康

3

3

 

艺术

1

1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2

2

高一完成1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在课外完成

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2

1)研究性学习在高一、高二各完成1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

2)其他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

 

劳动

2+4

1)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60 课时。

2)其余4学分内容为校本劳动课程。

 

 

 

 

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

1

0.5

高一第一学期每周1课时第二学期每21课时

学科拓展提高课程

2221111

222.51111

 

人生导航素养课程

1.5

1.5

与班团活动(专题教育)统筹安排,每月2-3课时

 

社团课程

1

1

 

班团活动

1

1

 

自习分层辅导

 

 

 

其他安排

体锻活动

2

2

其中1节安排在课后。

 

晨午会

每天15分钟

 

午休

每天3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周课时数

38

38

 

 

 

5: 奉城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二周课时安排

年级

 

高二

说明

 

 

 

国家

周课时或学分

语文

3

3

 

数学

3

3

 

英语

3

3

 

思想政治

1+2

1+2

 

课程

物理

1+2

1+2

化学

1+2

1+2

历史

1+2

1+2

地理

1+2

1+2

生物学

1+2

1+2

体育与健康

3

3

 

艺术

1

1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3

高二完成1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在课外完成

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2

其他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

 

劳动

志愿服务

2

1)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60 课时。

2)其余4学分内容为校本劳动课程。

其他

4

校本课程

学科拓展提高课程

223111111

223111111

政、物、化、提高类课中3门课时计入周课时总量和学分总量;

 

公民素养课程

1

1

与班团活动(专题教育)统筹安排,每月2课时

 

班团活动

1

1

 

自习分层辅导

 

 

 

其他安排

体锻活动

2

2

其中1节安排在课后。

 

晨午会

每天15分钟

 

午休

每天3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周课时数

38

38

 

 

 

6: 奉城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三周课时安排

年级

 

高三

说明

 

 

 

国家

周课时或学分

语文

5

5

 

数学

5

5

 

英语

5

5

 

思想政治

1

1

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安排社会调查专题课程,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重大时事政治专题教育。

 

课程

物理

 

 

化学

 

 

历史

 

 

体育与健康

3

3

 

艺术

1

1

高三艺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行

 

劳动

志愿服务

2

1)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60 课时。

2)其余4学分内容为校本劳动课程。

其他

4

校本课程

学科拓展提高课程

3334444

3334444

政、物、化、提高类课中2门课时计入周课时总量和学分总量;

 

公民素养课程

1

1

与班团活动(专题教育)统筹安排,每月2课时

 

班团活动

1

1

 

自习分层辅导

 

 

 

其他安排

体锻活动

2

2

其中1节安排在课后。

 

晨午会

每天15分钟

 

午休

每天3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周课时数

38

38

 

关于本学期课程计划的说明:

1.本学期教学活动的总时间为 21 周,授课时间约为 18 周。复习考试、节假日 及重大活动时间为 3 周。

2.高二劳技实际每周上课 1 课时,另 1 课时放在第二学期期末 (每班集中两天 在本校进行学工实践)。

3.重大时政宣讲通过政治课、午会课、升旗仪式等渠道落实,每周一次。

4.各年级主题教育安排:

 

高二

高三

班会

为规范教育和其它专题教 

行为规范教育和其它专 题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和其它题教育

 

 

 

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  紧急逃生演练、学法指导、 教育、法制教育、国防 、环境教育、 民族团结 教育、健康教育 (青春期教 、预防艾滋病、心理健康)、 廉洁教育

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 —— 紧急逃生演练、法制 教育、禁毒教育、课程 修指导、人口教育、环 教育、民族团结教育、  (毒品预防) 、廉 教育

态文明教育、安全教 —— 紧急逃生演练、 业生专题、心理辅导、 法制教育、禁毒教育 人教育 (成人仪式) 、

教育

实践

军训

会志愿者服务

会志愿者服务

会考察

会志愿者服务

 

四、 课程实施

   学校通过改革课程实施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社会发展建设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实施策略

 1. 目标性

    学校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始终明确并聚焦国家育人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目标引领和检验学习成果。

 2. 选择性

    在综合素质评价背景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拓展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各项能力提升提供丰富的舞台。

3.实践性

   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志向。

 

(二)、实施要点

  1. 必修课程的实施

    1)理念先行,校本教研提升课堂品质

     根据“双新”标准奉贤区“新成长教育”目标和育人方式转变的要求学校在暑期有计划地推进“双新”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级线上“双新”课程培训,全员聚焦五育融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开展单元设计研讨等。暑期政治学习,学校邀请区域专家作推进“双新”工作以及“新成长教育”专题讲座,要求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课程方案,构建高效型、成长型、活力型课堂,扎实推进“双新”校本教研

   2)行动落地,保障“双新”扎实推进

借鉴区域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深入研究做好高一新教材落地工作。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指导和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好三类课程、完善学业质量评价方式,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骨干教师展示课、新教师评比课、汇报课、备课组研讨课等,检测教研组、教师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并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来评价和管理“双新”推进工作

(3)五育并举,深化课程组织管理的实践探索

   “双新”实施背景下,完善“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深化学校课程组织管理的实践研究(包括选课走班、学分制管理、生涯规划指导等),推进《习读本》进课堂和劳动教育日常化、生涯辅导系列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渠道等重点领域的实践探索。

  4)课堂转型,推动“新成长”高效课堂教学范式

   必修课程教学中从校情、学情出发,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思维提升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积极探索并构建“任务群式”新成长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5)信息技术赋能,线上线下的混融教学探索

  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建设学科资源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强空中课堂优质资源的后续研究,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其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方面的优势,扩展教学空间。

2、选修课程的实施

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实施要求

1)教师在设计、实施课程科目时,必须做到每一科目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有细致的实施要求、有科学的内容设计、有合理的课程评价计划。

  2)教师使用他人书籍作为教材的,要根据学生情况作校本改造,要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使用自编教材或讲义的要有比较详尽的文本,授课材料须经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审定后实施。

3)由于本课程为选课走班学习,要求任课教师严格点名制度,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严肃性。

4)由于本课程为选修课,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课程特殊的教学策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不仅注重拓展知识,更注重让学生通过修习过程在思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切实提高。

课程管理

1)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教导处制定好拓展课程计划。一般在学期初确定开课课程,并向学生公示本学期课程计划,开学第一周确定学生选课名单,并交给相应开课的教师,第二周正式上课。

2)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在选课前,班主任作选课介绍和具体指导,在学生选课后,由教导主任和年级组长根据尊重学生志愿和适当调剂相结合的原则作出决定,允许学生在听课1-2周后作出调整。

3)教导处排出拓展课程开课课表,确定上课教室,编制学生名单和成绩记录单。

4)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考查等形式进行教学检查。在教研和检查的基础上,学校及时研究、调整课程计划,修订相关要求。

 

3、 选修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

1)通过研究型课程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提供学生确立课题的丰富资源;由学生自主选择组成课题组;在课题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制定学习研究计划,交由教导处、教科研室、年级组负责人组成的小组审核。

2)研究型课程在高一、高二主要以课内安排的课时实施,高三年级主要以课外时间实施。

(3)课题组应如期完成研究,基本以提交书面研究成果形式开展研究成果的展示活动。

4)学校组成课题成果评审组,对各课题成果进行验收。

(5)指导教师应注重学生研究过程,凡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过程细节,均须留下记录,以备评价之用。

 

6: 研究型课程时间安排一览表

阶段

周次

内容安排

学习

准备

阶段

1

心理准备:研究型课程动员报告

2

组织准备:校级课题人员选择和意向确定,完成学生分组安排与布置

3

方法准备:往届学生经验介绍

选题

开题

阶段

4

认识研究型课程

介绍上届同学的研究课题

5

方法指导: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如何查阅资料

布置学生每人初步提出一个研究课题

全班筛选研究课题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选课题组长

6

方法指导: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如何开展开题评审

结合本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课后查阅)

7-11

开题评审

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实施

研究

阶段

12

方法指导: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开展访谈调查;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结合本课题,设计调查问卷你、访谈提纲或实验设计

12

研究型课程网络管理平台使用方法培训

课题结题报告撰写要求

布置研究型课程网络管理平台运用要求与任务

14

资料查阅、调查访谈、实验研究、观察记录、项目设计、数据整理等

结题

展示

阶段

15

完成课题结题报告与课题研究小结

制作答辩与展示PPT

16

课题分班答辩

17

年级展示与评比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三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三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课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的资源与条件;课程大纲的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兴趣、感受等。

3、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发展情况、学生的满意度,为下一轮改革提供参考。

)、三类课程评价

1、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评价

1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l 评价内容

是否在知识或技能的某些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拓宽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创新、成果的展示等能力是否得到增强;兴趣、爱好和潜能是否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

l 评价主体

进行多元化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l 评价方法

在评价过程中,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习态度、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建立成长记录袋。

教师评价: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经历、体验感悟、方式能力,实施过程性评价。

 

2)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l 评价内容

教师对设计和实施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计划、教案、考勤评价记录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对研究、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课程的能力;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l 评价主体

实行学校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三位合一的评价方式。

l 评价方法

学校评价:通过听课、听取学生的反馈的方法,根据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状况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对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注重于课程设计、实施过程的管理和发展、课程目标的达成和对学生的评价几个方面。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调查等方法,由学生对教师作出评价。

 

2、选修课程拓展型课程的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拓展型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形式,但要作好考勤评价记录。教师通过观察、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记录,以及各种形式的问卷、多种形式的作业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记录。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对课程的评价

符合《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基本要求,切合本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发展。有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评价制度并有相应的授课教案。以上材料按时间结点准时上交教导处学期中、学期末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对课程内容及教师上课情况的满意度。

 

3、研究型课程的评价

7:研究型课程评价标准

评价

对象

研究型课程

评价实施

教师

是否实现了学科渗透研究性学习

是否传授或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

是否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予以了指导

课程管理委员会

实施

过程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

是否展示了完整的研究过程和严谨的研究态度

是否关注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

教导处和年级部

学生

是否掌握了研究过程中必要的方法和技能

是否经历了整个研究的过程

是否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是否体验到了研究带给自己的乐趣

教师

 

六、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精心规划,有序推进

学校在每学年结束后确定下一学年的学校课程大致安排,主要包括开设的科目、课时数、基础型课程的具体开设要求,学校协调确定学校课程计划。

教研组长从教研组层面要求,每学期必须要有学科发展切入点、学科拓展课程的规划、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构想与具体落实措施、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措施。

备课组在开学初一周内提交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进度的安排、成绩的评定方法等项目要有具体的系统规划。

(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加强过程管理

通过定期进行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发现问题出现,教务处会同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等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加强考试管理

教务处对每学期的期中、期末、阶段测验等大型考试,教师自己命题的试卷都将由教务处安排,阅卷、监考、登分等环节均有教务处按高考要求统一安排,以体现公平性原则。学校将对成绩进行质量分析,进行学校间的对比分析、班级间的对比分析、教师间的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在充分发挥师生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如《奉城高级中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奉城高级中学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制度》、《奉城高级中学作业管理制度》、《奉城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奉城高级中学研究性课程实施方案》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使学校各项工作有规可依,工作有序进展,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

2022.8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