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双新探索 推进课程改革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2023学年学校课程计划
发布时间:2023-10-20 来源:奉城高中

聚力双新探索  推进课程改革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2023学年学校课程计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 2020年修订)》、《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沪府办[20214 号)》、《上海市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上海市中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等要求,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发展定位特制定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基本概况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前身为奉城中学是一所完中2011年8月根据奉贤区教育局东西部办学设点布局规划撤销初中部改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2013年1月搬入位于奉城镇城大路36号的新校区学校占地近46亩教学设施设备基本完善齐全目前学校共有22个班级在校学生882教职工103专任教师92人,其中高级教师27人,占专任教师的29.3%,一级教师46人,占专任教师的52%,职初教师16人,占专任教师的18.61%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3人,占专任教师的25%。经过四十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幽雅的育人环境、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勤业敬业的教师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

(二)优势和不足

因素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威胁)

 

学校整体情况

1. 学校位于奉贤东部中心镇历史悠久有较好的尊师重教氛围

2. 学校办学理念定位准确

大部分教师居住在南桥地区对于通勤和课后辅导带来一定影响

学校有40多年办学历史具有一定办学经验

 

高中扩招后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勤勉朴实结构合理教师年资经验和能力分布合理

1、教师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高。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相对统。

中青年教师发展潜力大帮助教师度过高原期实现职业生涯的再规划再发展

教师对双新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有待提高

 

硬件设备

学校于2023年完成智慧黑板的改造,校园覆盖无线网络,助力课堂教学

 

1、教室未安装空调,夏季影响教学

2、语音教室等专用教室还需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近年来,创新实验室录播教室等不断功能完备、环境优雅,都给学校发展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硬件资源需顺应办学需求不断提升。

 

家校合作

1. 学校有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

2. 家长对学校工作支持配合。

家长对学习成绩、期望值高,关注分数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增加观念沟通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双新背景下的核心素养教育举措缺乏理解

 

社区参与

学校与社区关系密切社区参与学校活动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社区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资源利用的持续性依旧不强。

学生提供社会践基地

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的防范

2022学年课程计划落实情况与不足

对照2022年度学校制定的课程计划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2023学年课程计划的设计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性体现课程育人的价值

1. 学校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严格按照市教委和奉贤区教育局各项文件精神和规定规范实施总体情况良好

2. 不足之处

1国家课程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需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合理设置分层教学进一步实现“因材施教”

2双新”实施背景下需进一步加强教研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通过深入推进单元教学实践“三型”课堂模式落实教评一致性

3需进一步完善学校“博雅”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建设设计和开展项目化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还需提高

4在三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校能通过学分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评价但对于课程质量评价对与教师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还不够客观有效

二、学校课程目标

(一)办学理念

学校以“自律求真、活学求新”为办学理念,实施以“自主教育,多元发展”为特色的教育模式。

“自律”就是规范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的举止,使个人的言行符合社会的准则、道德的规范。培养“自律”的过程,即是学生培养自己意志、勇气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求真”是做人的根本,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合格的人。“求真”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刻苦、勤奋、顽强等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

“活学”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创造。“求新”,对学生而言是学得活,用得活,有新意,有发展。“求新”,对教师而言是教得活,内容活,形式活,方法活。

(二)育人目标

培养具有广博胸怀、渊博知识、举止优雅、情趣高雅的“博学雅行”“博雅”学子

(三)课程目标

1. 必修课程标准化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证课时量,必修课程开足开齐。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可发展性,同时根据我校生源实际情况,开设好选择性必修课程。

2. 校本课程多样化

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科课程标准,在学校前期开设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基础上,继续进行选修(校本)课程体系多样化建设,增加课程的种类覆盖面,细化各课程的功能定位,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丰富学习体验。

3. 实践课程立体化

在综合实践的学习领域中,学校文化活动与班团队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以及国家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立体化全方位的实践课程体系。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类别

奉城高级中学的课程由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国家课程包含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校本课程为选修课程,由学科类拓展和校本“博雅”课程组成

 

1. 必修课程

我校开设必修课程:语文、英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 学、生物学、技术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艺术 (或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科目。此类课程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满足打好学生共同基础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类课程中严格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理念,制定“基于标准”的教学各环节流程。在“新成长三型课堂任务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引领下,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推进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课程共 6 学分,2 学分为志愿者服务,在课外进行。其余 4 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研究性学习和党团活动、军训、社会实践等专题教育活动组成。研究性活动分为专题研究和课题研究两大类,以集中加分散形式实施。

2. 选择性必修课程

我校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语文、英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学等科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课程;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选择比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3. 选修课程

我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及办学特色,开设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学科拓展课程及“博雅”校本课程。“博雅”课程围绕“博识”、“博远、“博爱、“博创”四类课程群展开,分别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科技创新素养、人文素养为目标,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选修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名称

学分

年级   

博识课程

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经典古诗词赏析

1

高一

文学经典阅读

2

高一

趣味英语翻译

1

高一

英语演讲

2

高一

外刊精读

1

高一

数学建模

1

高一

数学家和他们的故事

1

高一

生物前沿技术的应用

2

高二

绿色化学

2

高二

生活中的物理

2

高二

有趣的物理实验

1

高二

国家地理

1

高二

博远课程

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和对人生目标的深入思考

世界之窗

1

高一

职业探索

2

高一

生涯规划

2

高一

走进大学

2

高二

漫谈国际形势

1

高二

法律与生活

1

高二

博创课程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各方面能力

人工智能小车

2

高一

头脑奥林匹克

1

高一

创意动漫制作

1

高一

Python入门

1

高二

新闻微电影制作

2

高一

金属加工

2

高二

博爱课程

教会学生懂得自尊自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关注自然关爱他人

 

红十字救护

1

高一

“驿心”心理社

2

高一

“博雅”义工社

2

高一

百年奉贤

1

高二

百年上海

1

高二

读党章 学党史

2

高二

(二)课程设置

依据市教委《上海市中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文件要求,保证周总课时控制在38节,保证开足开齐三类课程。其次,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学校年度工作要求,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境,整合课程资源。再次,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课程实施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根据学校住宿制学生的实际需求,安排了额外的课外活动课程。

1. 各年级课时安排

 

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说明

国家课程

周课时或学分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语文

3

3

3

3

5

5

 

数学

3

3

3

3

5

5

 

英语

3

3

3

3

5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1

 

 

 

 

 

每周1课时,由各班政治老师上课,由政治教研组长负责落实。

思想政治

2

2

1+3

1+3

4

4

高二“1”为必修课程,“+3”为选择性必修课程,政、物、化、史、生、地提高类课中3门课时计入周课时总量和学分总量。
思想政治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安排社会调查专题课程,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重大时事政治专题教育。

物理

2

2

1+3

1+3

4

4

化学

1

1

1+3

1+3

4

4

历史

1

1

1+3

1+3

4

4

地理

1

1

1+3

1+3

 

 

生物学

1

1

1+3

1+3

 

 

技术

信息技术

2

2

 

 

 

 

 

通用技术

1+

0.5

1+

0.5

1

1

 

 

高一每周安排1课时,剩余0.5课时放在第二学期期末 (每班集中两天在本校进行学工实践)。

体育与健康

3

3

3

3

3

3

 

艺术

1

1

1

1

1

1

高一、高二开设音乐和美术走班课。
高三艺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2

2

3

 

 

1)研究性学习在高一、高二各完成1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
2)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

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2

2

 

 

 

劳动

志愿服务

2

2

2

1)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60 课时。
2)其余4学分内容为校本劳动课程。

其他

4

4

4

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

1

1

 

 

 

 

 

学科拓展、提高课程

8

9

6

6

2数2英1等级2

1数2英2等级2

高一上学期语1数1英2化1史1生1地1计入周课时总量和学分总量;下学期语2数2英1化1史1生1地1计入周课时总量和学分总量。

高二语1数1英1,政、物、化、史、生、地提高类课中3门课时计入周课时总量和学分总量。
高三政、物、化、史提高类课中2门课时计入周课时总量和学分总量。

“博雅”校本课程

2

2

1

1

 

 

 

班团活动

1

1

1

1

1

1

 

自习、分层辅导

 

 

 

 

 

 

 

其他安排

体锻活动

2

2

2

2

2

2

其中1节安排在课后。

晨午会

每天15分钟

 

午休

每天3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周课时数

38

38

38

38

38

38

 

2. 理解文化——“真、善、美”德育校本课程

一个目标

培养“真、善、美”的新时代贤城学子

 

高一

高二

高三

三个模块

理解自己,唤起自我之“真”。

理解他人学会与人为“善”

理解社会发现世界之“美”

第一层次

自我认识课程

入学教育

性格测试

心理健康

职业测试

道德教育课程

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

环境道德

家乡文化课程

贤文化读本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打卡红色地标

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第二层次

自我表达课程

礼仪课程

青春期教育

防校园欺凌教育

生命与法治教育课程

紧急逃生演练

安全教育

禁毒教育

急救知识教育

防诈骗教育

中国文化课程

传统文化

中国系列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脊梁……

第三层次

自我管理课程

国防教育

诚信教育

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感恩教育课程

劳动教育 —学农

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世界文化课程

走进大学考察活动

生涯规划指导课程

 

五种形式

知识类实践类仪式类体验类反思类

多元文化载体

升旗仪式、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等


3. 学校作息安排

时间

内容

6:407:10

起床、早餐

7:10—7:25

打扫、交作业

7:25—7:50

早自习

8:00—8:40

第一节

▲8:509:30

9:30—10:00

课间操

▲10:00—10:45

第三节  (课前眼保健操)

▲10:55—11:35

第四节

11:35—12:15

午餐广播

12:15—12:45

午会

▲12:50—13:30

第五节

▲13:4014:20

第六节

▲14:30—15:15

第七节课前保健

▲15:25—16:05

第八节

16:15—16:55

第九

16:55-18:00

晚餐 活动

18:00—19:00

晚自习一

19:10—20:10

晚自习二

20:20—21:20

晚自习三

21:30—22:00

晚自习四高三

22:00

高二熄灯

22:40

高三熄灯

1、学校一日活动安排严格按照市教委规定,8:00以后开展集体活动,对于一日两操及每天一小时左右的体锻活动的规定严格执行。

2、各年级每天安排15分钟的午会;每周在午会时间安排一次时事政治形势教育;每月在思想政治课内安排1节课进行重大时事政治专题教育;每月在校班会时间安排一次时事政策报告会。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沪教委基〔2014〕54号)的要求,开设好各类专题教育,确保相应的课时。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学生生涯辅导,我校高一每周安排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执教。班主任每学期至少有1节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

四、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的实施

学校依据最新国家课程设置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制订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计划。国家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流程为:明确内容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补充。

1. 学科类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作为实施理念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一定使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学校确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课程实施理念,并围绕这一实施理念,将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基于教学目标的活动设计、基于教学目标的评价任务设计和基于教学目标的作业设计等课题渗透至单元设计研究和校本教研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始终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

(2)以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引领课堂转型促进师生深度学习

为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各学科突破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根据学校的课程设计、学生的定位需求,在学年中开展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学科单元设计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标准的细化,主要指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各学科对单元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厘清单元教学目标、分析具体学情、创设单元学习任务,为学生把握单元学习方向定下基调;二是课堂教学的优化,主要是在单元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分课时教学设计的研究,将单元的各项要素细化到每一节课中,将单元学习任务落实为分课时学习任务,包括作业设计形式的精细化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作业效果评价。在单元学习目标下形成整体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深度学习的双循环。

(3)“任务群式课堂“公开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加强实践交流并及时反思提升

 以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为契机,学校继续开展“任务群式课堂“公开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牢牢把握住该教学模式的关键点: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单元整体为视域,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主任务,围绕主任务,设计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分任务,并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高效运行。学校将通过调研、实验教学、课例研究、课堂展示与评比,教学论坛等活动大力开展该模式教学实证研究,在不断地行动、观察、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教学流程,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同时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4)构建“研--”一体化模式开展校本研修

基于我校学情,以“双新”实施为契机,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以问题解决为抓手,顶层设计,任务驱动,有效促进教研组、备课组“研-训-教”一体化模式建设,整体提高教研组、备课组对“双新”的领悟水平、实施能力、命题能力。2023学年校本研修的主题是:学科育人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最新课程标准强调立足单元视角,关注的是引导学生在复杂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设计”作为课程标准到课堂的重要链环,可以提升教师站位,解决课堂教学浅碎杂的问题。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本轮校本研修仍然以学科教研组为主体,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校主题制定计划,组织教师针对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等进行读书学习活动,开展研修主题下的各类学习、实践、观摩等活动序列。

2. 综合实践类课程

1)研究性活动

研究性活动,以进一步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在落实研究性活动 必修课程课时总时长的基础上,本着跨学科多学科融合,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等统整校内外资源,以问题为导向,以自主探索、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为途径进行实施。这种与校本特色课程深度融合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重视实证、勇于创新等理性精神和沟通合作、勇敢坚韧等积极心理。

(2) 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在学校团委指导下每学期开展 1 次入团仪式教育,利用班级团支部政治学习 小组每学期开展不少于 3 次的主题团日活动,学生在高一高二年级分阶段集中完成8课时团课教育,在高二年级可自主选择参加校级党章学习小组,在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上海市未来杯”系列活动,各年级每学期开展一次社会考察。

在高一年级以普及国防教育为主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 意识,开展国防军政训练;在高二年级,以学习农业生产,体验农务活动,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开展学农实践活动;在高三年级以走进大学、走入社会,憧憬未来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3.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 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学校 将校内校外劳动资源有机整合。高中学段安排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 三年不少于 60 课时。其余4学分内容由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与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及校本课程中相关课程统筹规划实施。

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的实施内容包括:各类社区公益活动(环保、安全、文明、助残、慰老等)、校园值周班任务、爱心暑托班、奉贤区图书馆实践站、社会考察(课题研究)、博韵电视台等。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道德观念和劳动观念。培养学生成为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具有劳动奉献精神新时代青年。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 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2. 实施要求

1)教师在设计、实施课程科目时,必须做到每一科目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有细致的实施要求、有科学的内容设计、有合理的课程评价计划。

2)教师使用他人书籍作为教材的,要根据学生情况作校本改造,要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使用自编教材或讲义的要有比较详尽的文本,授课材料须经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审定后实施。

3)由于本课程为选课走班学习,要求任课教师严格点名制度,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严肃性。

4)由于本课程为选修课,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课程特殊的教学策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不仅注重拓展知识,更注重让学生通过修习过程在思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切实提高。

3. 课程管理

1)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教导处制定好拓展课程计划。一般在学期初确定开课课程,并向学生公示本学期课程计划,开学第一周确定学生选课名单,并交给相应开课的教师,第二周正式上课。

2)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在选课前,班主任作选课介绍和具体指导,在学生选课后,由教导主任和年级组长根据尊重学生志愿和适当调剂相结合的原则作出决定,允许学生在听课1-2周后作出调整。

3)教导处排出拓展课程开课课表,确定上课教室,编制学生名单和成绩记录单。

4)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考查等形式进行教学检查。在教研和检查的基础上,学校及时研究、调整课程计划,修订相关要求。

五、课程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1.对学生学习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
形成性评价:由学习态度、学习发展组成,占评价总分的10%
    形成性评价所关注的是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业状况,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已有水平和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困难,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发展。为便于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设计《学科学习过程评价表》,内容涉及到该学科预习、提问、作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的方式由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期中、期末各评价一次。
    关注单元教学设计,并制作单元学习评价表,关注日常作业、课堂时间、活动表现、模块阶段测试四个维度,对学生单元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
增值性评价:
    以学生学业成就为依据,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以学期/学年/高中阶段)学业成就的变化,并将客观存在的不公平因素的影响分离开来,考察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净增值的评价,增值评价=输出-输入。如探索通过学科训练体系的过程性数据的搜集,分析学生学科学习的发展情况。
终结性评价:期终考成绩40%,期中考成绩30%,平时学业表现20%
    终结性评价侧重在一学期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某一门学科全面评价。
对于必修课程中的学科基础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学科拓展课程,进行阶段测试、期中期末质量调研等考试,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和标准确定考试方式和组织命题,注重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指导每个学生认真分析考试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通过对每一位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和说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按年级组评选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对基础学科考试中成绩优秀和取得较大进步的学生进行嘉奖。
    2. 对学生学习校本选修课程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由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组成。

授课教师可根据科目性质制定不同的评价计划,可以采取考试、小论文、小组研究课题、表演、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

授课教师以等第形式(优秀、优良、良好、合格、待提高)对学生进行考核,班主任将考核成绩填入学生成长手册。

(二)对教师的评价

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把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实行“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实效,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继续修订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考核办法,促进教师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学生评价:

实行“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 评价教师的教学实效,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学生定性评价。以各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学情反馈为主, 在期中、期末考试后, 定期组织各个层面的学生反馈,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过程。另外也注重听取家长意见,使家长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份子, 发挥“正能量”,通过积极的家校联动,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定量评价。每学期期末由学校组织的由全体学生参与的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为主,涵盖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另外,学生在各项考试中的成绩也是教师考核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这种比较不只是班级与班级间平均分的衡量,更加重视班级本身纵向的变化,力争做到能动态的分析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防止片面化。

2.学校评价:

学校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教师考核评价, 通过考核发扬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可贵之处。进一步在形成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理念,提升管理实效。包括教师个人自评及学校各个层面(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含教学常规落实情况,是否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实际教学效果、是否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及参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六、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1.组织成立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组长:卫晓燕

组员:林舒迪、张志华、董凌军、瞿春红、年级部主任、教研(备课)组长

2.充分发挥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团委年级部)在新课程规划实施中的执行、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同时,年级部是三个年级的工作部门,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团委、政教处、各年级部协助教导处负责开展课程计划的制定修改、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学校推进教研组专题式研讨和备课组日常性研讨相结合,以学习共同体探讨的形式确保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效推进;教导处和各年级部则主要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和反馈课程的实施情况,提供给备课组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学校设立的校长→职能部门、年级部→教师和学生的三层管理组织框架,使管理层次减少,管理重心下移,管理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部分权力和责任下放到了各年级部,使教师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潜能,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二)制度保障

为确保课程实施的规范性,保障科学性和有效性学校围绕课程的过程性管理建立了系列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以持续强化课程与教学的常规管理。兹列举主要相关制度:

①《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从计划总结、教学过程各环节、教学研究和教学常规管理的考核措施等方面规范教学管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②《教研活动制度》。常规实务与专题研习相结合,既基于规准又发展学科优势,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对学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围绕某一主题研究加强与改进课程与教学工作的措施。

③《教研组工作职责》。指出了教研组的性质和任务,并从组织学习、落实常规、开展研究、加强进修、坚持改革、协助管理、积累资料等七个方面规定了教研组工作职责。

④《备课组工作职责》。指出了备课组要按照年级的教学要求特点,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课时计划落实,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特别要开展多样、灵活和及时的面对面的研究活动,分析教学情况,研究和精选试题,安排单元练习,合理控制作业负担。

⑤《教师集体备课常规管理制度》。规定了各备课组要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的时间,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活动,规范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和组织程序,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要求既分析教材内容,又分析学生情况,既讨论教学的一系列要求(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突破点),也讨论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的采用等。在个人主备基础上轮流实行“一人主讲,大家补充”的集体备课。

⑥《校本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条例》。以条例形式对课程实施和管理提出具体要求。

⑦行政推门听课制度。开学第1、2周为行政集中听课,第3周教学部门汇总听课情况并反馈,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问题。行政部门负责人一学期听课数量不少于30节,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及时解决。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修订)》《上海市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学校将进一步细化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的管理制度,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选课指导制度》、《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等制度与办法。

(三)师资保障

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习永远在路上。为了帮助每一位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快速化、可持续发展,学校启动奉城高中“新智、“极致”教师发展项目,聘请市、区教育专家、资深教师指导学科组和青年教师,强化对新教师的培养。通过公开课、论文评选、学术研讨、教育论坛等各类岗位比武活动,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和快速成长的平台。

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通过“教学论坛”、“教学节”、“教学展示”教学评比等人才培养催化行动,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完善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对骨干教师学术研究、访学考察、论文发表等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进修。

开展教师指导能力培训。结合全面发展指导制度建设,开展教师指导技能培训,重视教育指导制度的结构与职能、方法与技能的研究,提高全体教师对指导工作的认同感,与指导实践的针对性、有效性。

贯彻“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公平公正、和谐共建”的分配原则,切实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分配制度向教学第一线教师倾斜,向毕业班教师倾斜;向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开展教学的教师倾斜,向积极参加科研、投身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教师倾斜,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科研。

(四)资源保障

根据学校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努力改善办学环境,优化办学空间,积极开拓、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和社会支持。继续开展校园改造工程,更新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等基础设施。为进一步满足教学信息化需求,以信息化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将有效推进教学设施设备的改进升级,建设满足“双新”实施和学校特色发展需要的系列专用教室。

 

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

2023.9

分享到:
相关信息